第359講次︰毘盧遮那品︰
毘盧遮那品是標果位.前品是明此因之果,此品是辨前果之因,答前因問故。因是果因故標果稱.又不以人取法,知是誰因。華藏世界品是毘盧遮那曠劫修因之所嚴淨,此品方顯其事。
毘盧遮那略云光明遍照,應云光明遍照,亦身遍、亦名常寂光、亦德圓義、障盡義、證入義。謂毘即遍也,盧遮那即光明照義.迴就方言,應云光明遍照.然有二義︰一、身光遍照盡空法界乃至塵道.二、智光遍照真俗重重法界,身智能所合為一身,圓明獨耀具德無邊,故立斯號。又毘者種種義.盧遮障義.那者盡義、證入義.即種種障盡,種種德圓故.即身亦遍非唯光遍,皆即應即真為本師矣。
又此品是明佛昔因廣大,以證成前果也。
以下就進入解釋經文︰此一品分三:第一、總明本事之時.第二、別顯本事之處.第三、別顯時中本事。
「經」爾時普賢普薩,復告大眾言:諸佛子.乃往古世過世界微塵數劫,復倍是數.
【釋】【復倍】是通辨所說去今近遠,即二佛剎塵數劫也。
第二、別顯本事之處亦三︰一、總明剎海。二、別明一剎.三、一方.
「經」有世界海名【普門淨光明】。
【釋】總明剎海,明剎海名字依淨慧光。修普門行德嚴淨成故名也。
「經」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【勝音】,依摩尼華網海住,須彌山微塵數世界而為眷屬.其形正圓,其地具有無量莊嚴,三百重眾寶樹輪圍山所共圍遶,一切寶雲而覆其上,清淨無垢,光明照耀.城邑宮殿如須彌山,衣服飲食隨念而至.其劫名曰【種種莊嚴】。
【釋】此別明一剎,明依剎海有世界,略無剎種,本來應說依剎海有剎種,依剎種有世界,略故不說種也。剎名勝音者,多佛出世說法音故.次彰其相,謂剎所依、剎眷屬、剎形狀、剎體嚴、輪山繞、剎頂覆、剎中淨。、城宮高、衣食應念。後說劫名.三種世間皆勝具足故云種種莊嚴。
三、一方者︰勝音是指一方,如今娑婆中別說一四天下也.於中亦三︰(一)總明感應之處.(二)別明能感居人.(三)別顯道場嚴事。
「經」諸佛子.彼勝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【清淨光明】。其海中有大華須彌山出現名【華燄普莊嚴幢】.十寶欄楯,周帀圍遶。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【摩尼華枝輪】.無量華樓閣、無量寶臺觀,周迴布列.無量妙香幢、無量寶山幢,迥極莊嚴.無量寶芬陀利華,處處敷榮.無量香摩尼蓮華網,周帀垂布.樂音和悅.香雲照耀.數各無量,不可紀極.有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帀圍遶.種種眾生於中止住。
【釋】此感應之處有三︰一、剎中有香海︰明香水海者,非持種之海,即如今四洲之海耳。二【其海】下,海出華山,即海中有妙高山也,有山形似華、名、寶欄繞。三【於其山】下,明山頂之林,先標舉,後顯嚴。於中有林名、華樓、寶臺、香幢、山幢、自蓮、寶網、樂音、光為香雲、多城繞、城中居人。說此林者,佛於中現也。說城居人者,總舉所化也。
(二)別明能感居人者,於中三︰標主伴二城.廣釋主城.略釋伴城。
「經」諸佛子.此林東有一大城名【燄光明】,人王所都,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帀圍遶。
【釋】標主伴二城︰即標主城名及標者類及眷屬城數.謂雖有天城,以佛出故,人城為主。
「經」清淨妙寶所共成立.縱廣各有七千由旬.七寶為郭樓櫓卻敵悉皆崇麗.七重寶塹香水盈滿.優鉢羅華、波頭摩華、拘物頭華、芬陀利華,悉是眾寶.處處分布以為嚴飾.寶多羅樹七重圍繞.宮殿樓閣悉寶莊嚴.種種妙網張施其上.塗香散華芬瑩其中.有百萬億那由他門.悉寶莊嚴.一一門前各有四十九寶尸羅幢次第行列。復有百萬億園林,周帀圍遶.其中皆有種種雜香、摩尼樹香,周流普薰.眾鳥和鳴,聽者歡悅。此大城中所有居人.靡不成就業報神足.乘空往來,形同諸天.心有所欲,應念皆至。
【釋】廣釋主城者︰於中先顯處嚴.即城體、分量、郭等三嚴、寶塹香水華等嚴、寶樹、宮殿樓閣、網、塗香散華、寶門、門前寶幢、園林,林中謂香寶重鳥和鳴。郭樓櫓卻敵者,城上守禦曰櫓,繞城別築土臺曰卻敵,優鉢羅等即青赤黃白四色蓮華。從【此大城】下,彰其人勝。
「經」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【樹華莊嚴】。其次右旋有大龍城名曰【究竟】.次有夜叉城名【金剛勝妙幢】.次有乾闥婆城名曰【妙宮】.次有阿修羅城名曰【寶輪】.次有迦樓羅城名【妙寶莊嚴】.次有緊那羅城名【遊戲快樂】.次有摩睺羅城名【金剛幢】.次有梵天王城名【種種妙莊嚴】。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數。此一一城各有百萬億那由他樓閣所共圍繞.一一皆有無量莊嚴。
【釋】略釋伴城者.於中先辨城名居類.通前人城共圓八部,而無第七緊那羅城及第八摩睺羅伽,乃以梵天自為一類,下雲集中經文具列,已成十數,表無窮盡。後【此一一】下,顯圍繞莊嚴.世界不同安立少異,不可例此也。
(三)別顯道場嚴事者︰先辨場嚴.後明蓮華香海。
「經」諸佛子.此寶華枝輪大林之中有一道場名【寶華遍照】.以眾大寶分布莊嚴.摩尼華輪遍滿開敷.燃以香燈,具眾寶色.燄雲彌覆.光網普照。諸莊嚴具常出妙寶.一切樂中恆奏雅音.摩尼寶王現菩薩身.種種妙華周遍十方。
【釋】辨場嚴可知。
「經」其道場前有一大海名【香摩尼金剛】.出大蓮華名【華蕊燄輪】.其華廣大百億由旬.莖葉鬚臺皆是妙寶.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蓮華所共圍繞.常放光明.恆出妙音.周遍十方。
【釋】明蓮華香海為佛現故。
第三、別顯時中本事待續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第360講次︰續華嚴經毘盧遮那品解釋經文之第三︰
第三、別顯時中本事,文分為二︰一、總舉劫中多佛.二、一一別顯,正彰本事.經來不盡故無總結。
「經」諸佛子.彼【勝音世界】最初劫中,有十須彌山微塵數如來出興於世。
【釋】劫中多佛者,將欲說別,先舉其總.言【最初劫】者,即種種莊嚴劫也。既云最初,即此後更有大劫,於理無違。如經云︰彼勝音世界中有十須彌山微塵數如來出興於世.其劫最初第一佛號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也。又如賢劫中第十五劫有九百九十四佛出,則一劫中容多佛矣,但彼淨劫時長,故一劫中有十須彌山塵數佛矣。
二、一一別顯正彰本事.即正顯本事中歷事四佛,即為四別︰第一、逢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.第二、波羅蜜善眼莊嚴佛.第三、最勝功德海佛.第四、名稱普聞蓮華眼幢佛.各有諸佛子言。經來不盡故無總結。
第一佛中文分為六︰一、總標佛號.二、先瑞熟機.三、正顯佛興.四、毫光警召.五、當機雲集.六、廣演法門。
一、總標佛號︰
「經」其第一佛號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。
【釋】【一切功德山】者,福德崇峻不可仰也。復言【須彌】者,定慧高妙難傾動也。言【勝雲】者︰慈覆智潤廣無邊也。謂眾德圓滿高出十地,從茲德山現勝身雲,遍周法界故名也。
「經」諸佛子.應知彼佛將出現時.一百年前.此摩尼華枝輪大林中,一切莊嚴周遍清淨.所謂出不思議寶燄雲.發歎佛功德音.演無數佛音聲.舒光布網彌覆十方.宮殿樓閣互相照耀.寶華光明騰聚成雲.復出妙音說一切眾生前世所行廣大善根.說三世一切諸佛名號.說諸菩薩所修願行究竟之道.說諸如來轉妙法輪種種言辭。現如是等莊嚴之相.顯示如來當出於世。
【釋】現瑞熟機中三︰一、標現時,謂百年前林遍嚴淨.二、【所謂】下,正顯瑞相有其十種,於中【說前世所行】者,示其種子將成熟故,說佛名號令憶念故,說大行願使修發故,說轉法輪使當聽習生法眼故。《三》【現如是】下,結瑞意也。
「經」其世界中一切諸王見此相故善根成熟,悉欲見佛而來道場。
【釋】機熟︰諸王都睹瑞,根熟樂欲詣佛。
第一佛中文之一、總標佛號.二、先瑞熟機已略釋竟: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第361講次︰續毘盧遮那品第一佛中之三、正顯佛興.四、毫光警召.
三、正顯佛興.於中分一處道成與結通。
「經」爾時【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】於其道場大蓮華中忽然出現.其身周普等真法界.一切佛剎皆示出生.一切道場悉詣其所.無邊妙色具足清淨.一切世間無能映奪.具眾寶相一一分明.一切宮殿悉現其像.一切眾生咸得目見.無邊化佛從其身出.種種色光充滿世界。
【釋】一處道成中︰先總明出現.後【其身】下,別顯十種勝德︰一、等同真如遍一切世出世事法界中一一皆全,乃至重重無盡故云等也.二、普示出生,謂以圓遍之身於一切剎現圓滿身.三、遍諸道場或主或伴.四、色身圓淨.五、力無能奪.六、眾相明顯.七、現像普遍.八、應無不睹.九、化身無盡.十、眾光滿剎。此略有十相︰一、示身相︰法無不在本自普周,智與理冥故等彼真界,能令色相隨彼融通,法界塵毛重重全遍.二、悲相︰不捨因行無所不生.三、成相︰理行時處為一切道場,身智俱遊名為普詣.四、色相︰湛然常住稱為妙色,色色無邊故云具足,並無質累是謂清淨.五、勝相︰色容蔽於大眾,威德攝於群魔,力無畏圓何能映奪.六、貴相︰無邊寶相圓明可貴,超過聖帝故曰分明.七、應相︰不往普現如鏡中像.八、無礙相︰有感斯見無隔山河.九、化相︰化從真流源無有異.十、吉祥相︰身智光照普稱世間。此上十相同十佛身也,即菩提身、願身、化身、力持身、相好莊嚴身、威勢身、意生身、福德身、法身、智身,唯次第有異矣,示身相即法身.悲相即意生身.成相即菩提身.色相即福德身.勝相即威勢身.貴相即相好莊嚴身.應相即力持身.無礙相即願身.化相即化身.吉祥相即智身.是知此經引昔因緣亦皆圓妙。
「經」如於此清淨光明香水海,華燄莊嚴幢須彌頂上摩尼華枝輪大林中出現其身而坐於座.其勝音世界有六十八千億須彌山頂,悉亦於彼現身而坐。
四、毫光警召.
「經」爾時彼佛即於眉間放大光明.其光名【發起一切善根音】.十佛剎微塵數光明而為眷屬.充滿一切十方國土.若有眾生應可調伏.其光照觸即自開悟.息諸惑熱.裂諸葢網.摧諸障山.淨諸垢濁.發大信解.生勝善根.永離一切諸難恐怖.滅除一切身心苦惱.起見佛心.趣一切智。
【釋】文分為五︰一、眉間放光處,顯中道故。二、顯主光名.發動宿種生起新善故,謂所化時至待緣覺悟,是故放此發起善根音光也。善根有三︰一者生福及不動業,以施忍智三而為善根.二、厭苦求滅以信等為根.三、求無上慧,以四等不放逸五法為根.通說善根以依聖教發心為性故云音也.三、眷屬數︰無盡法故.四、照分齊,充滿十方通方教故.此二明光主伴同遍也.五【若有】下,明光勝益,辨光勝能也,勝能有二種︰(一)觸物令益.(二)開覺令集。開覺有十句︰<一>自覺智開︰無明重者自覺智開.<二>息現行惑,煩惱深者息也.<三>壞五蓋網︰勤修難出者令裂五蓋網.<四>摧三障︰三障重者摧諸障山.前四是離障。<五>淨惑種,未解脫者淨心垢種.<六>發地前信解,未信大者發起入住.<七>生地上善根;闕資糧者生其勝善.前三通益三乘。<八>離八難五怖,未入地者除五怖畏.<九>棄分段苦:色累功用滅身心苦.<十>見佛趣求:滯無生者見佛趣果.此十種益是光之能,但觸者則得,非當時之事。後三證十地,此約差別對治以釋.若約橫配,生善見理.可以準思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五、當機雲集中︰(一)通顯諸王雲集致敬。(二)別彰諸王雲集儀式.
(一)通顯諸王雲集致敬︰
「經」時一切世間主并其眷屬無量百千,蒙佛光明所開覺故.悉詣佛所頭面禮足。
【釋】諸眷屬城中主及眷屬光覺來集也。
(二)別彰諸王雲集儀式.於中分二︰《一》廣明喜見.《二》略列諸王。
《一》廣明喜見,即正出本事之緣.文先標名辨統及總辨眷屬,次威光得益,次偈讚如來,次父王宣誥,後俱行詣佛。
「經」諸佛子.彼【燄光明大城】中有王名【喜見善慧】.統領百萬億那由他城。夫人婇女三萬七千人,【福吉祥】為上首.王子五百人,【大威光】為上首.【大威光太子】有十千夫人,【妙見】為上首。
【釋】此敘喜見王及內外眷屬︰文先標名辨統,標威光父王之名。次總辨眷屬,此明攝內外眷屬。言【夫人采女】者,有德曰夫人,有色曰采女。云大威光者,有大威德聖道光明故。
「經」爾時大威光太子見佛光明已.以昔所修善根力故.即時證得十種法門。何謂為十︰所謂證得一切諸佛功德輪三昧.證得一切佛法普門陀羅尼.證得廣大方便藏般若波羅蜜.證得調伏一切眾生大莊嚴大慈.證得普雲音大悲.證得生無邊功德最勝心大喜.證得如實覺悟一切法大捨.證得廣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.證得增長信解力大願.證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辯才門。
【釋】威光見光得益,文分為二︰先舉因總標,明宿因得緣獲善十益故。後【所謂】下,列益明體正明益,皆從勝用標名︰一、佛德圓滿摧障稱輪,定中能知故受斯稱,即此定能令見一切佛國圓滿德海,此功德即輪故。二、此總持能持諸佛普法,謂此總持包含一切佛教法故.三、即空涉有名為方便,斯則權實雙行,為不共般若,稱體用之廣大,謂遍法界巧化之慧名為廣大方便,方便從慧生慧生慧即名藏。四、以二嚴調伏,真實慈也,謂以慈為藏調眾生故。五、法雲震音能拔苦本,稱名之音救苦,如雲蔭息毒熱之惱,此悲不限時方名普.六、稱理法喜故德無邊,自他俱慶心為最勝,見眾生利樂皆度脫故喜也。七、知離名法,法亦應捨,如實捨也,覺屬等法不取著故捨也。八、善巧起用平等無思,通從此生故名為藏,依無功用思覺起通名平等大方便,通從方便生方便名藏也。九、盡眾生界荷負無疲,要令信解為大願也,得初地證真信解及願故。十、所有辯才皆入佛智,自他俱照是曰光明,證佛辨無礙解智所作故。此上十法︰初三功德法,次四熏修法,後三起化法。多言大者,境界無邊,稱性廣大,智契貫達,並受證名,故證者通達之義,不必皆是如契真性故。
「經」爾時大威光太子獲得如是法光明已.承佛威力.普觀大眾而說頌言:
世尊坐道場.清淨大光明.譬如千日出.普照虛空界
無量億千劫.導師時乃現.佛今出世間.一切所瞻奉。
汝觀佛光明.化佛難思議.一切宮殿中.寂然而正受
汝觀佛神通.毛孔出燄雲.照耀於世間.光明無有盡
汝應觀佛身.光網極清淨.現形等一切.遍滿於十方
妙音遍世間.聞者皆欣樂.隨諸眾生語.讚歎佛功德
世尊光所照.眾生悉安樂.有苦皆滅除.心生大歡喜。
觀諸菩薩眾.十方來萃止.悉放摩尼雲.現前稱讚佛
道場出妙音.其音極深遠.能滅眾生苦.此是佛神力
一切咸恭敬.心生大歡喜.共在世尊前.瞻仰於法王
【釋】威光說偈讚如來︰文分為二.先、說偈之由。後、正陳偈頌︰十偈分三︰初二示佛出現,一、佛坐道場.二、佛出難遇︰既滅闇難遇,不可失時。次五令觀佛德,一、化現多處.二、神通自在.三、身圓普現.四、圓音普應.五、光照滅苦.有德有慈真可歸也。後三引例勸歸,一、歎菩薩集。二、歎道場出妙音。三、讚已集眾喜見佛瞻無厭.無遠不歸固宜往見。
「經」諸佛子.彼大威光太子說此頌時.以佛神力,其聲普遍勝音世界.時【喜見善慧王】聞此頌已心大歡喜.觀諸眷屬而說頌言:
汝應速召集.一切諸王眾.王子及大臣.城邑宰官等
普告諸城內.疾應撃大鼓.共集所有人.俱行往見佛
一切四衢道.悉應鳴寶鐸.妻子眷屬俱.共往觀如來。
一切諸城郭.宜令悉清淨.普見勝妙幢.摩尼以嚴飾
寶帳羅眾網.伎樂如雲布.嚴備在虛空.處處令充滿
道路皆嚴淨.普雨妙衣服.巾馭汝寶乘.與我同觀佛
各各隨自力.普雨莊嚴具.一切如雲布.遍滿虛空中
香燄蓮華葢.半月寶瓔珞.及無數妙衣.汝等皆應雨
須彌香水海.上妙摩尼輪.及清淨旃檀.悉應雨滿空
眾寶華瓔珞.莊嚴淨無垢.及以摩尼燈.皆令在虛空。
一切持向佛.心生大歡喜.妻子眷屬俱.往見世所尊
【釋】明喜見聞威光偈聲亦說偈命眷屬詣佛:︰文中先父王宣誥所因,即舉王說偈所因.次、正以偈誥。前中,以聞讚故,太子道深親承佛益,王機猶淺轉假他聞。次偈中有十一,分之為三︰初三集眾勸觀,即誡眾集往佛所。次七勅令辦供,謂以繒綵衣帶於車.後一偈勸齎供佛。。
「經」爾時喜見善慧王與三萬七千夫人婇女俱.福吉祥為上首.五百王子俱,大威光為上首.六萬大臣俱,慧力為上首.如是等七十七百千億那由他眾.前後圍繞.從燄光明大城出.以王力故,一切大眾乘空而往.諸供養具,遍滿虛空.至於佛所.頂禮佛足.卻坐一面。︰︰...
【釋】王與內外眷屬俱行詣佛︰於中︰初、導從持供至而設敬.即焰光城人以王力乘空詣佛。後略列諸王如下︰
「經」復有妙華城善化幢天王與十億那由他眷屬俱.復有究竟大城淨光龍王與二十五億眷屬俱.復有金剛勝幢城猛健夜叉王與七十七億眷屬俱.復有無垢城喜見乾闥婆王與九十七億眷屬俱.復有妙輪城淨色思惟阿修羅王與五十八億眷屬俱.復有妙莊嚴城十力行迦樓羅王與九十九千眷屬俱.復有遊戲快樂城金剛德緊那羅王與十八億眷屬俱.復有金剛幢城寶稱幢摩睺羅伽王與三億百千那由他眷屬俱.復有淨妙莊嚴城最勝梵王與十八億眷屬俱。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城中所有諸王并其眷屬,悉共往詣一切功德須彌勝雲如來所.頂禮佛足,卻坐一面。
【釋】略列諸王︰即天龍等九城主伴眾,文中加緊那羅、摩睺羅伽,通成十部,乃至結有百萬億那由他大城中主伴眾詣佛,以表無盡。此皆外眷屬也。此城次與前次同,名或少益。前標此結,數亦無差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六、廣演法門,文分為五︰(一)佛轉法輪.(二)威光獲益.(三)以偈讚述.(四)傳化眾生.(五)佛加讚勵。
「經」時彼如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,於眾會道場海中,說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脩多羅.世界微塵數脩多羅而為眷屬.隨眾生心,悉令獲益。
【釋】佛轉法輪中︰佛解脫用,主教宣示.剎塵眷屬,隨機益殊。此中顯佛說法有四︰一、說經意故云為欲等.二、說主經名普集等者,謂三世佛所有自在果法皆集在中故.三、眷屬隨轉故.四、隨所樂欲務令獲益。
(二)威光獲益.
「經」是時大威光菩薩聞是法已.即獲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︰
總中︰總明得佛宿世法海智光明︰上說三世佛法即佛昔所集也,既見佛得益轉受菩薩之名。
別中︰顯十一種智光明,約所知十一境,以別能知智名,然皆委照明達故曰光明,此則智用名也。於中智即是體,光明語用,所照境殊故分十一也︰
「經」所謂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。
《一》深定智明︰大定發智照諸法體平等平等故。【一切法聚】略有三義︰一、正定等三.二、善惡等三.三、總收一切,不出有為無為二種法聚.二位相收,一味性現,故云平等.定中證此名彼三昧。此中正定等者,謂等取邪定不定聚故。善惡等者,等取無記.三總收為二.二位者,融而為一也。
「經」一切法悉入最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.
《二》大心智明,照菩提心中具攝一切世出世法明也。謂後後因果皆入初心.略有三義︰一、後因初得,故言一切悉入。若修途至在初步,學者祿在其中。二、菩提直心.正念真如,真如門內攝一切法。三、三德開顯.初後圓融,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故,以真心即是一切心中之二門內,真如門攝一切法也,此是別教一乘圓融義也。此經文是告訴行者,行布有六位, 謂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.前五位為因,妙覺為果.妙覺果是修前五位因所成也。然行布亦不礙圓融,圓融亦不礙行布,故果位與行位無礙,如此涉入重重,從初發心時便成正覺,因果交徹故,以緣起法離初無後,離後無初故。若約法性融通,一切因果不離心性,契同心性無德不收,以一切法隨所依性,皆於初心頓圓滿故。
「經」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淨眼智光明︰
《三》大智智明︰照十方事法界即如來藏明也,淨眼也。【法界】顯所照之體大.【普光明】即相大。智慧光明遍照法界義故.蘊恆沙性德故名為藏,妄惑本空故云清淨。【清淨眼】者,明見稱眼,見性肉眼即同佛眼。
「經」觀察一切佛法大願海智光明。
《四》大願智明︰知諸佛法,願為本故。
「經」入無邊功德海清淨行智光明。
《五》大行智明︰無邊果德此行入故。
「經」趣向不退轉大力速疾藏智光明。
《六》速疾智明︰謂趣入無生,功用不退.無功大力一行含多,即由八地得無功用,如乘船入海故。此明先以一身起行,至此八地以無量身起行,一一行中起一切行。照無功用進趣行,二行中來一切行故名藏也,不為功用退故,無功成故大也,不分遍故速也,故受斯稱也。
「經」法界中無量變化力出離輪智光明。
《七》神通智明,照化生法輪明也︰三輪幹事出離不能,三輪中正教輪令物從化故云變化,非神通化也。
「經」決定入無量功德圓滿海智光明。
《八》大福智明,照福嚴故。照佛圓滿德海徹其底明也,決定入言到其源故。
「經」了知一切佛決定解莊嚴成就海智光明。
《九》大解智明︰謂佛勝解力成莊嚴海,照佛勝解究竟具足明也。
「經」了知法界無邊佛現一切眾生前神通海智光明。
《十》佛用智明普周法界,照遍法界佛應機現前明也。
「經」了知一切佛力無所畏法智光明。
《十一》佛德智明降魔制外,照佛十力四無畏明也。後三佛境故但了知,餘可證知也。
六、廣演法門經文分十一已略明竟,下次再述以偈讚述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第364講次︰續第一佛中之六廣演法門之(三)以偈讚述.(四)傳化眾生.(五)佛加讚勵。以偈讚述及傳化眾生、佛加讚勵。
(三)以偈讚述中.文分二別︰先因,後偈。
「經」爾時大威光菩薩得如是無量智光明已.承佛威力而說頌言:
【釋】先因,可知。
「經」我聞佛妙法.而得智光明.以是見世尊.往昔所行事。
【釋】標益體用者,述己聞法益也。
「經」一切所生處.名號身差別.及供養於佛.如是我咸見
往昔諸佛所.一切皆承事.無量劫修行.嚴淨諸剎海
捨施於自身.廣大無涯際.修治最勝行.嚴淨諸剎海
耳鼻頭手足.及以諸宮殿.捨之無有量.嚴淨諸剎海
能於一一剎.億劫不思議.修習菩提行.嚴淨諸剎海
普賢大願力.一切佛海中.修行無量行.嚴淨諸剎海
如因日光照.還見於日輪.我以佛智光.見佛所行道。
【釋】見因中,由獲益見佛宿因。七偈︰前六法說,後一喻況。於法說中︰初二承事行,次二施行,後二嚴剎行,喻說可知。
「經」我觀佛剎海.清淨大光明.寂靜證菩提.法界悉周遍.
【釋】見果中,頌由益故見依正自在。
後一偈發願思齊。
「經」我當如世尊.廣淨諸剎海.以佛威神力.修習菩提行
【釋】發願思齊有二義。一、願承佛力,還如得佛脩治依正二行.二、如佛因時願脩二行得二果,即前品初修治大願也。
(四)傳化眾生中.文分為三︰初明自悟.次、明轉悟他.後、辨益眾生。
「經」諸佛子.時大威光菩薩以見【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】承事供養故,於如來所心得悟了。
【釋】初明自悟中,傳衣佛德.此明以自所得之法為眾生說令得利益.
次、明轉悟他.經文如題,解釋在後:顯示十法與前自得十一有同有異︰
一、【為一切世間顯示如來往昔行海】:總舉行海.
二、【顯示往昔菩薩行方便】:脩之方便.
三、【顯示一切佛功德海】:所成德海.
四、【顯示普入一切法界清淨智】:證淨法界.
五、【顯示一切道場中成佛自在力】:現成正覺.
六、【顯示佛力無畏無差別智】:功德無別.
七、【顯示普示現如來身】:身雲普應.
八、【顯示不可思議佛神變】:自在難議.
九、【顯示莊嚴無量清淨佛土】:嚴淨剎海.
十、【顯示普賢菩薩所有行願】:普賢行願。
「經」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發菩提心.佛剎微塵數眾生成就如來清淨國土。
後、辨益眾生,此是利他之益.於中兩句︰一、令發大心.二、令脩嚴正行,文並可知。
(五)佛加讚勵。
「經」爾時【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】,為【大威光菩薩】而說頌言:
【釋】佛加讚勵中,偈有十一︰初三讚發心得法.次四對劣顯勝.次二外加內智.後二 舉一例餘。
「經」善哉大威光.福藏廣名稱.為利眾生故.發趣菩提道
汝獲智光明.法界悉充滿.福慧咸廣大.當得深智海
一剎中修行.經於剎塵劫.如汝見於我.當獲如是智。
初三讚發心得法中.初偈歎發心,次二三偈歎必果滿,大果當成故。
「經」非諸劣行者.能知此方便.獲大精進力.乃能淨剎海
一一微塵中.無量劫修行.彼人乃能得.莊嚴諸佛剎
為一一眾生.輪迴經劫海.其心不疲懈.當成世導師
供養一一佛.悉盡未來際.心無暫疲厭.當成無上道。
次四對劣顯勝中,進者圓德,於中︰第四偈歎過芥,第五偈歎脩猛,第六偈歎悲深,第七偈通供。
「經」三世一切佛.當共滿汝願.一切佛會中.汝身安住彼
一切諸如來.誓願無有邊.大智通達者.能知此方便。
「經」大光供養我.故獲大威力.令塵數眾生.成熟向菩提
諸修普賢行.大名稱菩薩.莊嚴佛剎海.法界普周遍
後二︰舉一例餘,第十偈歎二利,第十一偈行周,行者即得故。
六、廣演法門竟。
以上大威光菩薩遇第一 【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】竟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第365講次︰大威光菩薩遇遇第二波羅蜜善眼莊嚴王佛︰
遇第二波羅蜜善眼莊嚴佛文分為二︰第一、結前生後.第二、正顯佛興。
第一、結前生後.
「經」諸佛子.汝等應知彼大莊嚴劫中有恆河沙數小劫.人壽命二小劫.諸佛子.彼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壽命五十億歲。
【釋】謂將說後佛故總論劫壽.明多小劫者,欲顯多佛現故.說人壽佛壽者,由佛壽促而人壽長,故得威光一生歷事三佛。
第二、正顯佛興,文分為五︰一、明滅後佛興.二、覩相獲益.三、讚德勸詣.四、眷屬同歸.五、聞經悟入。
一、明滅後佛興.
「經」彼佛滅度後有佛出世名波羅蜜善眼莊嚴王.亦於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而成正覺。
【釋】此中佛名謂智導萬行皆到彼岸,見性了了故名善眼,果由因飾是曰莊嚴。謂以無所得智為眾行眼莊嚴究竟故,出現處不異前佛,故亦於彼也。
「經」爾時大威光童子見彼如來成等正覺現神通力.即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.即得陀羅尼名大智力法淵.即得大慈名普隨順眾生調伏度脫.即得大悲名遍覆一切境界雲.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.即得大捨名法性虛空平等清淨.即得般若波羅蜜名自性離垢法界清淨身.即得神通名無礙光普隨現.即得辯才名善入離垢淵.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淨藏.如是等十千法門皆得通達。
【釋】覩相獲益中二。先覩相,次正獲益,後結 也。覩相即獲益之由也。正獲益列有十種︰如下。
一、念佛三昧者︰謂菩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.般舟三昧為父,般舟即念佛,以念佛即真涉事與方便同故,又念佛成佛是親種故,乃至十地不離念佛,十地之中皆云一切所作不離念佛念法念僧等。言【無邊海藏門】者︰於念佛定中出現廣多佛故。謂蘊積名藏,深廣稱海,然略有三義︰(一)由此定中見多佛故.下文云「以佛為境界.專念而不捨.是人得見佛.其量與心等」.由念能見,所以稱門。(二)一一佛德是無邊海藏︰由念能知所以稱門。云何【無邊海】,劫海所修有行願海,成就色身有相好海,成就智身有辯才海,建立念處有名號海,修諸助道有功德海,安立眾生有淨剎海.如是諸海一一無邊,各各出生蘊積名藏。(三)無邊勝德由念佛生,故此一門深廣蘊積.何者︰念法性身則契如理,念功德身成無邊德,念相好身證無邊相.障無不滅,德無不生.一言蔽諸總由念佛.從此通悟所以稱門,即此一門說不可盡。
二、大智力法淵者︰智力持深教義名大,總持大智能達深法。
三、普隨順眾生調伏度脫者︰無緣普應。與樂為先名隨調伏,卒令解脫名度脫。
四、遍覆一切境界雲者︰等除熱惱。現身如雲蔭覆,狀在境界是悲所救故。
五、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者︰佛深德海蘊積力用,菩薩緣此喜遍身心。謂慶悅眾生所有利樂名喜,佛已具滿此喜福海,從此出現剎生勝境名威力藏,威光通達此故名即得。
六、法性虛空平等清淨者︰悲則心慼,喜便浮動,深契法性則曠若虛空,悲喜兩亡為平等清淨。謂於一切法通達如虛空.清淨無二,相無二故.平等平等故名捨。
七、般若者,覺法實性,離分別也。通達自性清淨性慧故。有可離者非真離也,知自性離不復離也,無離之離即真法界。真法界者本來清淨,法界清淨即般若清淨,般若清淨則萬法本淨。萬法淨者無淨無不淨為真淨也,實相般若為萬法之體,觀照冥此眾德攸依故云身也。
十、一切佛法清淨藏者︰智照佛法淨所知障,智照等流無漏教藏,含藏眾德。
後總結。釋前十中即得之言。以此准知前。
後、結者︰有十千皆得通達者,明歷事增進故云十千.通達之言釋前即得,即於初佛見光證十法門者,還只是此通達之言爾。
第二、正顯佛興五中二、覩相獲益之三、讚德勸詣.四、眷屬同歸.五、聞經悟入.下次再續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第366講次︰續大威光菩薩遇遇第二波羅蜜善眼莊嚴王佛︰第二、正顯佛興五中二、覩相獲益之三、讚德勸詣.四、眷屬同歸.五、聞經悟入.
三、讚德勸詣︰文分為說偈與偈益。
「經」爾時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,為諸眷屬而說頌言:
不可思議億劫中.導世明師難一遇.此土眾生多善利.而今得見第二佛
佛身普放大光明.色相無邊極清淨.如雲充滿一切土.處處稱揚佛功德
光明所照咸歡喜.眾生有苦悉除滅.各令恭敬起慈心.此是如來自在用
出不思議變化雲.放無量色光明網.十方國土皆充滿.此佛神通之所現
一一毛孔現光雲.普遍虛空發大音.所有幽冥靡不照.地獄眾苦咸令滅
如來妙音遍十方.一切言音咸具演.隨諸眾生宿善力.此是大師神變用
無量無邊大眾海.佛於其中皆出現.普轉無盡妙法輪.調伏一切諸眾生
佛神通力無有邊.一切剎中皆出現.善逝如是智無礙.為利眾生成正覺。
汝等應生歡喜心.踊躍愛樂極尊重.我當與汝同詣彼.若見如來眾苦滅
發心迴向趣菩提.慈念一切諸眾生.悉住普賢廣大願.當如法王得自在
【釋】說偈中分三︰初一偈歎希慶遇.二、有七偈歎佛勝德.於中三︰初三身業,次三語業,後一意業。三、有二偈勸眾同歸。
「經」諸佛子.大威光童子說此頌時.以佛神力其聲無礙.一切世界皆悉得聞.無量眾生發菩提心
【釋】偈益.可知。
「經」時大威光王子與其父母并諸眷屬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,前後圍繞.寶蓋如雲.遍覆虛空.共詣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所。
【釋】可知。
五、聞經悟入,文分為三︰(一)佛為說經.(二)當機獲益.(三)如來讚述。
「經」其佛為說法界體性清淨莊嚴脩多羅.世界海微塵數等脩多羅而為眷屬。
(一)佛為說經.主經法界體性,大方廣也.清淨佛也。莊嚴即華嚴也。有多眷屬者,顯此教圓。
「經」彼諸大眾聞此經已.得清淨智名入一切淨方便.得於地名離垢光明.得波羅蜜輪名示現一切世間愛樂莊嚴.得增廣行輪名普入一切剎土無邊光明清淨見.得趣向行輪名離垢福德雲光明幢.得隨入證輪名一切法海廣大光明.得轉深發趣行名大智莊嚴.得灌頂智慧海名無功用修極妙見.得顯了大光明名如來功德海相光影遍照.得出生願力清淨智名無量願力信解藏。
(二)當機獲益.有十。既云大眾,或一人得一、或二三四、或具十者.威光先證故略不標,大眾之言亦已含矣,故下佛讚。然此十事略為二釋︰
一、如次配於十地十度,或取地義、或取度義者。一者達一切法本來清淨名清淨智,不取淨相是名方便,即初地入證之智也。二則二地離破戒垢,是所除障,照諸善品即戒光明。三即忍度,忍為上嚴一切愛樂。四、則無剎不入、無法不照、無見不淨,是為精進,增廣眾行,約地義釋。以諸道品燒無盡惑成無邊光。五即趣向諸行能入俗也,禪度增故性能離垢,涉俗化物成福德雲,不迷實理為光明幢。六即般若現前名隨入證,照深緣起名法海光。七即功用已遠將入無功,為深發趣,權實無礙為大莊嚴。八即見法實性,無功而修,為極妙見,由此智慧復得灌頂,故仁王經云「後之三地同遣無明,同無功用」.故非灌頂地,是灌頂智。九顯了藥病是功德海相.辯才遍應若月影流光。十即智圓離障方於佛願而生信解,故曰出生。
二、此上十門,隨一一事以立其名,未必全將配於地位,或通配諸位、或復不次.以人無量隨證不同,普賢巧說故.文含多義。
「經」時彼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:
善哉功德智慧海.發心趣向大菩提.汝當得佛不思議.普為眾生作依處
汝已出生大智海.悉能遍了一切法.當以難思妙方便.入佛無盡所行境
已見諸佛功德雲.已入無盡智慧地.諸波羅蜜方便海.大名稱者當滿足
已得方便總持門.及以無盡辯才門.種種行願皆修習.當成無等大智慧
汝已出生諸願海.汝已入於三昧海.當具種種大神通.不可思議諸佛法
究竟法界不思議.廣大深心已清淨.普見十方一切佛.離垢莊嚴眾剎海
(三)如來述讚︰十頌分二︰前六讚自所成行已具勝德,當成極果.皆前半已獲,後半當證,獨第四偈三句是因。謂初二歎大智德.一、智趣菩提.二、智入佛境.後四結行勸進,皆上半結所成行,半明所得果。
「經」汝已入我菩提行.昔時本事方便海.如我修行所淨治.如是妙行汝皆悟
我於無量一一剎.種種供養諸佛海.如彼修行所得果.如是莊嚴汝咸見
廣大劫海無有盡.一切剎中修淨行.堅固誓願不可思.當得如來此神力
諸佛供養盡無餘.國土莊嚴悉清淨.一切劫中修妙行.汝當成佛大功德
【釋】後四偈行齊佛因,當如佛證,皆三句舉佛行,後一句齊佛德。即歎所脩行與佛成主伴善根。一、與佛對治行成主伴。二、與佛供養行成主伴。三、與佛誓願成主伴。四、與佛嚴土行成主伴。然此中述讚,望前遇光得益及向大眾所得多有相同,義必述上,可以意消息之。
大威光菩薩遇第二波羅蜜善眼莊嚴王佛竟︰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第367講次︰續大威光菩薩遇第三最勝功德海佛.
「經」諸佛子.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入涅槃已.喜見善慧王尋亦去世.大威光童子受轉輪王位。
【釋】如來出時,前佛滅後等時也。
「經」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之中,第三如來出現於世名【最勝功德海】。
【釋】正明現世,即顯佛出時處及號言最勝等︰立斯號者,功德海滿無加過也。
「經」時大威光轉輪聖王見彼如來成佛之相.與其眷屬及四兵眾、城邑聚落一切人民并持七寶俱往佛所.以一切香摩尼莊嚴大樓閣奉上於佛。
【釋】明威光與眾詣佛供養。
「經」時彼如來於其林中說【菩薩普眼光明行修多羅】.世界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。
【釋】佛為說經有四義︰
一、見普法故名為普眼,以慧為性故曰光明,謂一具一切、一一稱性,同時具足等,斯即十眼之內一眼之能,一切智眼見普門法界故。
二、況一眼即十眼融無障礙,謂隨一眼具十眼.因為因果之人皆許一眼即具十眼.若一不具十則非普眼。言【十眼】者,離世間品說︰謂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、智眼、光明眼、出生死眼、無礙眼、一切智眼。其融無礙則有二義︰一者成上十眼無礙,二者成下三、即能所無礙。
三、眼外無法方真普眼,以諸緣發見即緣各為根.因沒果中緣皆號眼,故全色為眼.恆見色而無緣,全眼為色,恆稱見而非我矣。
四、謂此經中詮顯菩薩稱法界行,此行一一智光照脩稱法性,故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融無障礙故,名普眼光明菩薩行經,攝眷屬可知。
「經」爾時大威光菩薩聞此法已,得三昧名【大福德普光明】.得此三昧故.悉能了知一切菩薩、一切眾生,過現未來福非福海。
【釋】威光聞法得益,於中︰先標名,後辨用。謂此定力能普照了一切眾生福非福故。當知五度皆福定為最大,寂無不照名普光明。【得此】已下,彰其定用。言【福非福】者,略有二意︰一、福即是善,非福是罪.二、福即是相,非福即性.雙了性相,故經云「福德即非福德性」,此即深也。了知一切者,廣也,故有海言。遇於初佛但得十者,自力未勝故。次佛十千者,道轉深故.此唯一者,道已滿故。
又何以五度皆福定為最大呢︰即六波羅蜜攝成二嚴,總有兩意︰一、前五為福,後一為智.二者前三唯福,後一唯智.進定通二,成前為福,成後屬智.此以經中云得三昧名大福德故用前門。
又何以福即是善、非福是罪耶︰金剛經曰「福尚應捨,何況非福」.以善捨惡,以無相智捨福,則善惡兩忘。此云雙了性相 即了其相、了體空、了無礙也。
又何以福即是相耶︰即以世諦說福,第一義中福亦不存,故金剛經曰,如來說福德相隨俗說也,即非福德相當體空寂是名福德相,若福即非福方名真福.若以福為福非真福也。
「經」時彼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:
善哉福德大威光.汝等今來至我所.愍念一切眾生海.發勝菩提大願心
汝為一切苦眾生.起大悲心令解脫.當作群迷所依怙.是名菩薩方便行
若有菩薩能堅固.修諸勝行無厭怠.最勝最上無礙解.如是妙智彼當得
福德光者福幢者.福德處者福海者.普賢菩薩所有願.是汝大光能趣入。
汝能以此廣大願.入不思議諸佛海.諸佛福海無有邊.汝以妙解皆能見
汝於十方國土中.悉見無量無邊佛.彼佛往昔諸行海.如是一切汝咸見
若有住此方便海.必得入於智地中.此是隨順諸佛學.決定當成一切智
汝於一切剎海中.微塵劫海修諸行.一切如來諸行海.汝皆學已當成佛。
如汝所見十方中.一切剎海極嚴淨.汝剎嚴淨亦如是..無邊願者所當得
今此道場眾會海.聞汝願已生欣樂.皆入普賢廣大乘.發心迴向趣菩提
無邊國土一一中.悉入修行經劫海.以諸願力能圓滿.普賢菩薩一切行
【釋】如來記別︰十一偈分二︰前四明自成行,後七顯與佛成主伴。
前四明自成行者︰四偈顯具菩提心︰謂初偈有願發心行.次偈大悲行.四、有智光.三、精進行,通策三心,故菩提心圓當成妙智。
後七顯與佛成主伴者︰四偈上入佛境︰一偈示其果相得同諸佛。後二偈讚其現能利他住普賢行。此七偈者︰一、以願迴前行成主伴。二、見諸佛因同節根主伴.三、四、隨諸佛脩主伴行.五、與佛嚴剎行成主伴.六、令中間說威光願者,亦並同成主伴善根.七、多處多時所脩普行,皆以願滿成主伴也。
大威光菩薩遇第三最勝功德海佛竟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第368講次︰續大威光菩薩遇第四名稱普聞蓮華眼幢佛。
遇第四名稱普聞蓮華眼幢佛︰文分為四︰一、佛出人中.二、天王就供.三、如來說法.四、得益還歸。
一、佛出人中︰
「經」諸佛子.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之中,復有佛出,號【名稱普聞蓮華眼幢】。
【釋】明佛出興 ︰約相,目類青蓮.約德,心無所染.相德高顯名稱外彰.摧邪眾歸故曰幢也。謂身不如三界見三界故名蓮華眼,十方讚德名稱普聞.聞皆歸向謂之幢也。
二、天王就供︰
「經」是時大威光,於此命終.生須彌山上寂靜寶宮天城中.為大天王.名【離垢福德幢】.共諸天眾,俱詣佛所.雨寶華雲以為供養。
【釋】天王就供中二︰先、明威光菩薩壽盡德進報處天宮,此城即是品初所列之一,即其天城前焰光之鄰。後、與眾詣佛興供,即知佛可歸持華往供。
三、如來說法︰
「經」時彼如來為說【廣大方便普門遍照脩多羅】.世界海微塵數脩多羅而為眷屬。
【釋】如來說經中,以普門智遍照法界廣大體性之方便故。方便之言略有三種︰一、無實權施,曲巧方便也.二、理本無言,假言而言,大方便也。三、權實無滯,亦大方便.事理皆彰方曰普門。前者,如說臨門三車即是權教三乘,本無三乘說有三乘,虛指三車出門不獲是也。二者,諸法寂滅相.不可以言宣.以方便力故.為五比丘說是也。三者,即涉有未始迷空,觀空不遺於事,即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,皆已具足。
四、得益還歸︰
「經」時天王眾聞此經已.得三昧名【普門歡喜藏】.以三昧力,能入一切法實相海.獲是益已.從道場出.還歸本處。..︰︰︰︰
【釋】先明聞法得益,後還歸。前中︰初定名,後定用。定名普門等者,聞上普門正受安住,法喜無盡故名曰藏。定用即由此證達諸實相海。謂萬法絕殊無非法性,體既同一故.一一包含一切依此鎔融法界名曰普門.能知此者即得普門智.然則普智契普幢名歡喜,喜從境生,境即名藏。用中能入等者,普智契普境也。
所信因果會竟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上來六品總明第一會竟。謂華嚴經有五周因果,一、所信因果.二、差別因果.三、平等因果.四、成行因果.五、證入因果。
五周因果五分者︰
一、第一會為所信因果︰謂先顯舍那果德,後遮那一品明彼本因,名所信因果。
以下四周因果待續。(二、從第二會至第七會中隨好品名差別因果︰三、普賢行品與如來出現品為平等因果,亦名出現因果。四、第八會離世間品為成行因果。五、第九會入法界品為證入因果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