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第一百 請按此→回目錄
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
一、正入當位法門中,於此段中,從【爾時】已下,至【我唯得此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,為一切眾生說微妙法皆令歡喜】:於此段中,約分十七門:一、念善知識教,思惟昇進。二、如是思惟善知識眾善深恩悲泣流淚。三、善財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時,有隨逐覺悟菩薩如來使天於虛空中便加勸譽,令往安住王都。四、從彼三昧智光明起.漸次遊行至安住城。五、周遍推求不動優婆夷。六、眾人咸告之言.此是童女,在其家內父母守護。七、善財聞已,往詣不動優婆夷所,入其宅內,見其依報所居。八、蒙堂宇光照其身,得五百三昧門。九、次觀正報身相殊勝。十、善財說頌歎德,正申所求。十一、優婆夷正說自行之法。十二、善財所請三昧境界云何.十三、優婆夷自說自行本因發起時劫緣起。十四、正說空中佛為說法。十五、自說發心已來,經閻浮提微塵數劫,於爾所劫中修世間出世間一切眾技藝法,未曾廢捨一文一句。十六、優婆夷問善財,欲得見菩薩求一切法無厭足莊嚴門不.善財答云.欲見。十七、優婆夷入此三昧,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,悉皆清淨璃所成,至善財言已見已下,推德昇進。
隨文釋義者:
問曰:何故此位「念善知識悲泣流淚」何意?
答曰:為明從智修悲,滿佛十力故。
又問:此位善知識何故為女?
答曰:如下文云【過去有佛號曰脩臂】。「脩」者,長也︰明引接義.表此從無功之智,以願波羅蜜行慈,接引一切眾生故。
【王名電授】者,是智也。為明智能破迷,見道速疾,如電光也。
【唯有一女】者:慈悲也。明第六行至第七行,以悲修智.自第八行已去,以智修悲故.故以王女表之。
【是童女】者:第八住第八行已前慈位,猶有染習.此第九住第九行,從智起悲,無有染習故.故以「童女」表之。
【在家父母守護】者:以方便為「父」.智度為「母」.以守護慈心為「女」,無染障故。淨習障至十一地方無.如十定品中,灌頂菩薩猶三求推覓不見普賢者,其樣式是也。
【善男子.我得菩薩摧伏智慧藏解脫門】者:明第九法師行中,善摧邪論世無當者.已入如是十力智故。如下文云「我於彼佛所,聞如是法,求一切智、求佛十力、求佛辯才」。又以法師位中,表行素潔清高、慈悲和悅、謙下無慢,以女表之.非即女也。
【善財入其宅內,見彼堂宇金色光明普照耀】者:明此第九法師位,悲室教光所燭故。
【觸善財身,即得五百三昧門】者:意有五門:一、了相本淨,自體光明。二、達心境無依,不居空有,性自寂靜。三、如是三昧,能於世間無所染著。四、【以普眼捨得三昧】者:明智眼無依名之為「捨」.善知萬有名之為「得」。五、【如來藏三昧】者:明一智之內含容萬德。舉此五數,以明五百.都含五位五百法門。
【善財入此三昧如七日胎】者:同此位中,以智入慈,柔和適悅也。
【一切眾生見此女人皆無染著心,一切煩惱自然消滅】者:明智相福資,仁慈端正.無染愛業,以受其身.所生其身,無有婬相.天人恭敬,見者惑亡。善財以一行頌,歎此女人修戒忍精進三種行,得光明照世間身.如經具明。以優婆夷入定,顯求一切法無厭三昧門,令善財見.如文具明。
【以不空輪三昧】者:須學世間出世間皆具足故。
【十力智輪三昧】者:會佛差別智輪滿故。
【佛種無盡藏三昧門】者,智無不含化無斷絕故。此三三昧是總.一萬三昧是別:明一多相容自在,入因陀羅網教門。
已下推德昇進: 於此中是第九善法行中善知識.以力波羅蜜為主.餘九為伴。約智門中,諸位通治。約位門中,治說法不自在障,令得自在。
二、推德昇進門中,從【如諸菩薩】已下,至【辭退而去】.於中約分四門︰一、推德令善財昇進。二、示善友方所,及舉城名【都薩羅】。三、舉善友之名行,為出家外道名為【遍行】。四、禮敬辭去。
隨文釋意者:
【城名無量都薩羅】:「都」云喜樂.【薩羅】云出生:謂此城出生無量喜樂等事.表此善知識,智度圓滿.行同十地已終佛果.遍行諸行.宜應所見普現其身.同彼行門,接生利俗,皆令歡喜.故城名出生無量喜樂等事。
【號出家外道名為遍行】者:智齊佛果名為「出家」.為化邪流,示同邪見,名為「外道」.益眾生行,及以三乘盡同其事,名為「遍行」。所行無染,名為「出家」.以菩薩行中,化邪不化正,名為「外道」。處行無染,名為「出家」.乃至九十六種外道,我皆為之。
【南方】:義如初釋。
第十都薩羅城出家遍行外道.主真實行。
「經」爾時善財童子,於不動優婆夷所得聞法已.專心憶念所有教誨.皆悉信受思惟觀察.漸漸遊行經歷國邑.至都薩羅城。於日末時入彼城中.廛店鄰里四衢道側.處處尋覓遍行外道。城東有山名曰善德.善財童子於中夜時,見此山頂草樹巖巘,光明照耀如日初出。見此事已,生大歡喜.作是念言:我必於此見善知識。便從城出而登彼山.見此外道,於其山上平坦之處徐步經行.色相圓滿威光照耀.大梵天王所不能及.十千梵眾之所圍繞.往詣其所.頭頂禮足.遶無量匝.於前合掌,而作是言:聖者.我已先發阿耨三藐三菩提心.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?云何修菩薩道?我聞聖者善能誘誨.願為我說。
遍行答言:善哉善哉.善男子.我已安住至一切處菩薩行.已成就普觀世間三昧門.已成無依無作神通力.已成就普門般若波羅蜜。善男子.我普於世間種種方所、種種形貌、種種行解、種種歿生,一切諸趣.所謂天趣.龍趣.夜叉趣.乾闥婆.阿脩羅.迦樓羅、緊那羅.摩喉羅伽、地獄、畜生、閻羅王界、人非人等,一切諸趣.或住諸見.或信二乘.或復信樂大乘之道.如是一切諸眾生中.我以種種方便、種種智門,而為利益。所謂或為演說一切世間種種技藝,令得具足一切巧數陀羅尼智.或為演說四攝方便,令得具足一切智道.或為演說諸波羅蜜,令其迴向一切智位.或為稱讚大菩提心,令得不失無上道意.或為稱讚諸菩薩行,令其滿足淨佛國土度眾生願.或為演說造諸惡行受地獄等種種苦報,令於惡業深生厭離.或為演說供養諸佛種諸善根,決定獲得一切智果,令其發起歡喜之心.或為讚說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功德,令樂佛身求一切智.或為讚說諸佛威德,令其願樂佛不壞身.或為讚說佛自在身,令求如來無能映蔽大成德體。又善男子.此都薩羅城中,一切方所、一切族類.若男若女諸人眾中.我皆以方便示同其形.隨其所應而為說法。諸眾生等悉不能知我是何人,從何而至.唯令聞者如實修行。善男子.如於此城利益眾生.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所有人眾住止之處,悉亦如是而為利益。善男子.閻浮提內九十六眾,各起異見而生執著.我悉於中方便調伏,令其捨離所有諸見。如閻浮提.餘四天下亦復如是.如四天下.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.如三千大千世界。如是十方無量世界諸眾生海.我悉於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.以種種方便、種種法門,現種種色身,以種種言音而為說法,令得利益。善男子.我唯知此至一切菩薩行。如諸菩薩摩訶薩,身與一切眾生數等.得與眾生無差別身.以變化身普入諸趣.於一切處皆現受生.普現一切眾生之前.清淨光明遍照世間.以無礙願住一切劫.得如帝網諸無等行.恆與共居而無所著.普於三世悉皆平等.以無我智周遍照曜.以大悲藏一切觀察.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。善男子.於此南方有一國土,名為【廣大】.有【鬻鄉長者】名【優鉢羅華】.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、修菩薩道?
時善財童子.頂禮其足.遶無量匝.殷勤瞻仰.辭退而去。
一、正入當位法門中,從【爾時善財童子】至【我唯知此至一切菩薩行】.總分五門:一、念善知識,思惟昇進。二、漸次遊行,推求善友。三、見在山上平地經行。山頂是智.平地是法身:表不離法身大智,同於邪見。四、往詣致敬,正申所求。五、遍行善友與善財所行之法。
隨文釋意者:
【言外道名遍行】者:菩薩化邪不化正,名為外道。凡所修進未至究竟,一乘法界理智妙行,一多同異、自在身土、交徹十方,世界如因陀羅網門,皆是外道。如是通凡及聖盡以同行.方便引之,名為遍行外道。即如此孔丘老莊之流,亦是其類。如名潛相隱,隨類而行.眾生但受其益.總不知誰是誰非。如是之行,常遍十方,無時不現.如影隨形.如響應聲.非往來之質.以智通萬有,常對現色身。如下文云.【我已成就普觀世間三昧門、已成無依無作神通力.已成就普門般若波羅蜜.我普於世間種種方所、種種形貌、種種行解,饒益眾生。乃至一切諸趣.雖在世間常行利益.時諸人眾悉不知從何而至.亦無疑怪.不知不覺是何人流有眾生處一切行遍故】。
此是第十真實行善知識,以智波羅蜜為主.餘九為伴。此位治於生死中行不自在障,令得自在.餘廣義如文。前十住,是入佛所住法門之樣.此十行,是普賢行之樣以式.十地倣此而成。十迴向,是以此此十住十行中,和融慈悲願力,起智興悲,令使不偏修出世涅槃,及染淨二障.使得常居十方一切生死海中.依自體法界佛果,普賢大行恆常充滿,如因陀羅網境界無礙門故。以是安立十迴向門,和會智悲,世及出世,咸使融通,依本自在故。使偏修定業求出世者,和融無量想念,起大智用,無定亂故,安立十迴向.使權學菩薩,不一向妄求他方別有佛淨土故,安立十迴向.使得常居寂定,身恆遍滿一切生死,攝化眾生故,起十迴向.使想念十方等一切眾生數受想思惟憶念流住飄動便成智用,起十迴向.使微小如芥子許福田,令遍滿十方充滿法界,起十迴向.令使世間諸見及微小神通,咸成普賢大用,起十迴向.令使八住八地智增菩薩,憶念大願,廣利眾生方便,起大神通力,遍興大利,不住淨智中,起十迴向.令使初始發心菩薩,起如來大願,具佛功德,起十迴向.廣如十迴向品說。若無此十迴向門.一切發心者,總住二乘地.無有菩薩得成佛道,具普賢心也。初地菩薩,依此三法,以殊勝願力發心.一依前三法加行昇進.至其功畢道滿,如初發心。以明智不遷、時日歲月不遷。還如慈氏返指文殊,明果不移因也。便見自身入普賢身中.明普賢行亦不離因內故。慈氏云「我當來下閻浮提,汝與文殊還來見我」.明來世與今時不移。此乃約智實論.不同情識妄想虛變,生多劫見。一乘之行,見道在初發心位之初也.加行在初發心見諦之後.以此果行相資,方成萬用自在。三乘.道前三賢菩薩有漏發心.地上方成見道.十一地妙覺如來。又云三千大千世界為佛報境.未通法界無限之境互參無礙門。
已下推德昇進十迴向位:善財童子善知識十迴向位,從推德昇進中,自【如諸菩薩摩訶薩】至【辭退而去】.皆作五門.已下諸位倣此例然:一、推德令善財昇進.二、示善知識方處,國名【廣大】.三、舉善知識名號曰【鬻鄉長者】名【優鉢羅華】.四、勸善財往問.五、智敬辭去。
隨文釋義者:歎德中,【以無礙願住一切劫,得如帝網諸無礙行】者:即是十迴向中願行方便.又以善知眾香法門,合和香藥以充賣鬻.以表迴向和合智悲涅槃染淨想念分別,總成一丸戒定慧香.解脫知見生死涅槃,總別自在。如此合香,以其眾香合為一丸,互相資益,皆無自性,不失自德,同異自在。
此將賣鬻香長者青蓮華,表十迴向和融理智大悲大願萬行、總別自在,總為一丸,義無著故。
【南方】:義如前十住初釋也。
【國土名廣大】者:廣興大願,起行無邊,普接一切群品故。此願是萬行之風,令行無邊故.又願是智風,令一切想念成大智神通自在用故.願是開敷一切三昧定風,引發滯染淨眾生令無所依,得無依智,寂用自在,遍一切眾生故。如十住之首,以妙峰山而表無相智慧.十行之首,以三眼國比丘而表明行出纏.十迴向之首,以和合香長者而表迴向和融智悲萬行涅槃生死。此是隨位意趣.思之可詳其意。
此五十三善知識,皆是修行昇進意趣.甚須知之.不妄修學。此【鬻香】是表十迴向以大願和融十住十行中理智慈悲,入於生死一切無礙法門。名號【青蓮華】.表行不染生死、不染涅槃.於二不二,而中不汙.如青蓮華,要以淤泥濁水之中而生.不染泥水之性.色香第一:明菩薩以此大願迴向力故,處於生死淤泥之中,方始成法界佛果,普賢萬行,功德果報色香第一.餘莫能勝。諸華中青蓮華為色香中殊勝。如諸行中,以十迴向和融生死涅槃智悲萬行為一法界,教化一切眾生皆令無苦,顯大智香,此為殊勝。餘別求出世者皆悉不如.故以青蓮華合香長者表之.令易解故。
參、十迴向位十知識:
第一:廣大國鬻香長者.主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。
「經」爾時善財童子,因善知識教.不顧身命、不著財寶.不樂人眾.不耽五欲.不戀眷屬.不重王位.唯願化度一切眾生.唯願嚴淨諸佛國土.唯願供養一切諸佛.唯願證知諸法實性.唯願修集一切菩薩大功德海.唯願修行一切功德終無退轉.唯願恆於一切劫中,以大願力修菩薩行.唯願普入一切諸佛眾會道場.唯願入一三昧門,普現一切三昧門自在神力.唯願於佛一毛孔中見一切佛心無厭足.唯願得一切法智慧光明,能持一切諸佛法藏.專求此等一切諸佛菩薩功德。漸次遊行.至廣大國。詣長者所.頂禮其足.遶無量帀.合掌而立.白言:聖者.我已先發阿耨三藐三菩提心.欲求一切佛平等智慧.欲滿一切佛無量大願.欲淨一切佛最上色身.欲見一切佛清淨法身.欲知一切佛廣大智身.欲淨治一切菩薩諸行.欲照明一切菩薩三昧.欲安住一切菩薩總持.欲除滅一切所有障礙.欲遊行一切十方世界.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,云何修菩薩道,而能出生一切智智?
長者告言:善哉善哉.善男子.汝乃能發阿耨三藐三菩提心.善男子.我善別知一切諸香.亦知調合一切香法.所謂一切香、一切燒香、一切塗香、一切末香.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處.又善了知天香龍香、夜叉香、乾闥婆.阿脩羅.迦樓羅.緊那羅.摩喉羅伽.人非人等,所有諸香.又善別知治諸病香、斷諸惡香、生歡喜香、增煩惱香、滅煩惱香、令於有為生樂著香、令於有為生厭離香、捨諸憍慢香、發心念佛香、證解法門香、聖所受用香、一切菩薩差別香、一切菩薩地位香。如是等香,形相生起出現成就、清淨安隱方便境界、威德業用及以根本,如是一切我皆了達。
善男子.人間有香,名曰象藏.因龍鬥生:若燒一丸,即起大香雲,彌覆王都.於七日中雨細香雨。若著身者,身則金色.若著衣服宮殿樓閣,亦皆金色.若因風吹入宮殿中,眾生嗅者,七日七夜歡喜充滿.身心快樂無有諸病.不相侵害離諸憂苦.不驚不佈不亂不恚.慈心相向志意清淨。我知是已而為說法.令其決定發阿耨三藐三菩提心。
善男子.摩羅耶山出旃檀香,名曰牛頭:若以塗身,設入火坑,火不能燒。
善男子.海中有香,名無能勝:若以塗鼓及諸螺貝.其聲發時,一切敵軍皆自退散。
善男子.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沉水香,名蓮華藏:其香一丸,如麻子大.若以燒之,香氣普熏閻浮提界.眾生聞者,離一切罪,戒品清淨。
善男子.雪山有香,名阿盧那:若有眾生嗅此香者,其心決定離諸染著.我為說法,莫不皆得離垢三昧。
善男子.羅剎界中有香,名海藏:其香但為轉輪王用.若燒一丸,而以熏之,王及四軍皆騰虛空。
善男子.善法天中有香,名淨莊嚴.若燒一丸,而以熏之,普使諸天心念於佛。
善男子.須夜摩天有香,名淨藏:若燒一丸,而以熏之,夜摩天眾莫不雲集彼天王所而共聽法。
善男子.兜率天中有香,名先陀婆:於一生所繫菩薩座前燒其一丸,興大香雲遍復法界.普雨一切諸供養具,供養一切諸佛菩薩。
善男子.善變化天有香,名曰奪意:若燒一丸,於七日中普雨一切諸莊嚴具。
善男子.我唯知此調和香法。如諸菩薩摩訶薩,遠離一切諸惡習氣.不染世欲.永斷煩惱眾魔罥索.超諸有趣.以智慧香而自莊嚴.於諸世間皆無染著.具足成就無所著戒.淨無著智.行無著境.於一切處悉無有著.其心平等無著無依.而我云何能知其妙行.說其功德.顯其所有清淨戒門.示其所作無過失業.辯其離染身語意行。
善男子.於此南方有一大城,名曰【樓閣】.中有船師,名【婆施羅】.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、修菩薩道?
時善財童子.頂禮其足.遶無量帀.殷勤瞻仰.辭退而去。
一、正入當位法門中,從【爾時善財】已下,至【我唯知此調和香法】.於此段中,以立五門.餘下諸位,亦倣此樣例然︰一、正念善知識教,思惟昇進.二、漸次遊行至長者所.三、致敬禮足.四、正申所求。
五、長者說其自行,授與善財。
隨文釋意者:
從【爾時善財童子】已下,有十願門︰明入迴向,以願和融一切真俗染竟智悲無礙之門。
【漸次遊行】者:昇進也。
【至廣大國】者:以願啟智,興無盡行.接引眾生也.乃至如十方世界微塵剎中,一一塵內有無盡佛法及身行接引眾生.一切十方國剎塵中悉皆如是.如帝網重重無盡.以願行廣大故,國名「廣大」。
於第四正申所求門中,長者答言【我善別知一切諸香】.有二義:一、實知世間諸香.二、以香表法。
一、實知世間諸香者:即經所說所知一切香.總體燒塗末是.別陳香王出處已下,是隨生業類所生諸香是。
二、已下人間有五種香.羅剎中一種香.天中有四種香.總共有十種香.其功能如經自具。
以將如上諸香表十迴向.為明香性無依,能發眾善,滅一切惡。明大願無依,能興無量善根故.起無量大智之雲.雨無量白淨法雨.行無量大慈悲行.化無量眾生,令得滅苦.發無上意。若無大願,不能發起菩提心.設修解脫悉皆二乘。
【人間有香名曰象藏,此香因龍鬥所生,燒之一丸,起大香雲彌覆王都.於七日中雨細香雨,若霑身者,身則金色】者:表如十住位中、初發心時,以七覺之香,起大願雲,廣興悲行,普覆一切眾生,求一切智。以止觀龍,與十二有支煩惱共鬥.徹空無際.生智慧火,燃大智香.起慈悲雲,雨白法雨。眾生霑者,即初發心時便成正覺。
【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】者:明因起大願迴向香,所有一切世間忍辱慈悲觀智,總會法界自在白淨法故。
【若因風吹入宮殿中,眾生嗅者,七日七夜離諸憂苦,不驚不佈不亂不恚.慈心相向志意清淨】者:明轉轉而聞,亦皆歡喜發大願門,起七覺意。
【我知是已而為說法】者:名欲勸眾生發無上覺心者,要先勸發廣大願迴向,起堅誠誓願之心.先敷三十七品七覺行華.方堪為說至真之道。如是勸修,萬無失一。
【摩羅耶山】者:此山在南天竺境,摩利伽耶國。此國依此山立名.此山多出白旃檀香。
【此山出白旃檀香名牛頭,若以塗身,設入火坑火不能燒】:明治地住,以起大願力及迴向力,以上上十善法身無性之理,以成戒體.用塗其身,迴向入生死火坑貪愛火不能燒害。
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.若以塗鼓及諸螺貝,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】者:明修行住,以法忍成就,迴入生死海中,教化眾生.以忍辱心,聞一切善惡聲音鼓,惡邪怨敵自然退散。
【阿耨達池邊有沉水香名蓮華藏.其香一丸,如麻子大,若以燒之,香氣普熏閻浮提界,眾生聞者,離一切罪戒品清淨】者:明生貴住,達三界業皆無障礙,常生佛家無垢清淨。此同第四地位,得出三界業.以本四弘誓願之心,迴入生死四流大池中,教化一切沉溺生死眾生,皆無染著,名蓮華藏.演微妙法香,遍熏十方,聞者罪滅戒品清淨。
【雪山有香名阿盧那】者:是赤色香也.堪以染緋。
【若眾生嗅此香者,其心決定離諸染著】者:此是具足方便住禪波羅蜜門.以大願迴向生死,令諸眾生染習禪波羅蜜,得入離垢三昧。以雪山表是禪定體自白淨無垢體故。
【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,其香但為轉輪王所用,若燒一丸而以熏之,王及四軍皆悉騰空】者:明表以第六正心住,以三空智慧為羅剎,迴入生死海。以般若輪王,燒智慧海藏香,熏生死王四種魔,皆昇法空。
已下總表十迴向,以十住十行中願行,和融生死涅槃真俗二智悲智二門,使令自在。十地依此而修.成就法界自性無作緣起道理.以燒香塗香合香以表之.令學者易解.皆倣此知之。若十住十行十地中,若無迴向大願力,但得二乘之道,不可有成佛者故。有修行之士,大須善得其儀,明觀教意總別同異成壞六相。
【我唯知此調和香法】者:明調和真俗二諦智悲願行生死涅槃染淨自在之香,及以青蓮華名號表之。
已下推德昇進.餘義如文自明。
二、推德令善財昇進中,從【如諸菩薩】已下,至【辭退而去】.分為五門:一、推德昇進.二、示善知識方所.三、舉善知識所居城名【樓閣】.四、舉船師名【婆施羅】.五、頂禮而去。
隨文釋義者:
【南方】:義如初釋。
【城名樓閣】:此近南海下濕.人多以作樓閣而居。亦約差別智,以十迴向中和融萬法,總別同異重重,以立城名。
【船師婆施羅】:此云自在.明於生死海而得自在。
此為十迴向中,以能入生死海行大慈悲,以為戒體。十住中,以觀生死海十二緣生,以為性自清淨本唯佛智故,以為戒體。十行之中,明工巧法、相法、算法、世間技藝,饒益眾生,以為戒體。此十迴向,以真入俗,處生死海,主導眾生,成慈悲行,以為戒體。如是三位修戒,各有同異昇進法則。
「船師」者:師以大慈悲為戒體.常住處生死海,往來度眾生故.如歎德中具明大意:云具足成就無著戒.如船師度人,不住此岸,不住彼岸。
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第一百 請按此→續論一百一: